close

孩子聽力受損不易發現,甚至被誤認為發展遲緩或注意力不集中。

 

孩子不哭不鬧,別單純以為是好帶。

研究顯示,每一千位新生兒中,約有一至兩位患有先天性雙側中、重度聽力損失。

先天性聽損兒由於接收不到聲音,無法理解語言,直接影響學習語言的能力,

若家長、老師沒有即時察覺異狀,常誤以為孩子「很好帶」,錯失學習語言的黃金期。

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宣導部主任林惠卿表示,零至六歲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,

聽損兒少了周遭聲音的刺激,很難學習講話,等到周遭大人察覺異狀時,常被認為是發展遲緩;

另外,有些輕度或單側聽損的孩子,未有明顯異狀,頂多在對方說完話時,央求再講一次,旁人多以為孩子只是容易分心。

 

最主要還是學業、人際關係會受影響,」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聽能管理部主任馬英娟形容,

由於聽力損失,上課只要一點點聽不清楚就容易雞同鴨講,

同儕之間有人講話快、內容天馬行空,聽損兒跟不上談話節奏,當下就搞不清楚狀況,

結果不僅學業成績會受影響,同學相處狀況也不是很好。

馬英娟分析,聽損原因多是先天性,七至八成聽損兒在嬰兒時期就發現異狀,

少數因基因遺傳或長期中耳炎,成長過程才被發現。

然而,「早知道不代表早接受」,有些家長調適心情需要時間,而延誤治療。

三個月內嬰兒可享免費篩檢

林惠卿強調,聽損雖是「不可逆」,亦即無法透過治療讓聽覺恢復,

但九五%的聽損兒都有殘存聽覺,若能在零至六個月大時確診,

戴上合適助聽器材,大量吸收刺激,接受聽語療育,

等到三歲時,他們的語言能力已和沒有聽損的幼兒站在同一個起跑點,等於「重設起跑點」。

 

國民健康署也說,研究顯示,新生兒出生二十四小時後接受聽力篩檢,

輕、中、重度聽障的嬰兒若能在三個月大前診斷,六個月大前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,

將來可達到接近正常的語言和身心發展,讓聽損兒進入主流教育與正常兒童一起學習。

 

積極推動新生兒聽力篩檢的台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鴻清,

在訪談聽損兒的家長中看到,一名母親在政府尚未全面補助時,

自費讓女兒接受聽力篩檢,產後沒幾天就得知狀況不理想,

經轉介到大醫院檢查,女兒也戴上助聽器,接受療育,該名母親形容,

目前女兒可與人溝通,及早發現,及早治療,才不會影響往後發展。

相對的,診間有些小孩三、四歲才發現聽力受損,小孩子學習壓力很大,也很辛苦。

 

提醒家長,多觀察孩子對聲音是否有興趣,

例如會不會被大聲關門、燒開水鳴笛聲等聲響嚇醒,

若孩子沒被嚇醒,家長就應警覺。孩子再大一點,

若對有聲音的玩具完全沒興趣,旁人呼叫也沒反應,就應該儘速帶至耳鼻喉科檢查。

 

資料來源:親子天下

 

雅歌助聽器提供免費聽力檢查

 

歡迎撥打服務專線 (02)7720-0223
站前門市: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6628(新光人壽大樓)
網站版:http://tw.argosy-ha.com.tw/default.asp
手機版:http://www.argosy-tw.com.tw/index.php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rgosytw2015 的頭像
    argosytw2015

    助聽器專家-雅歌助聽器

    argosytw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